• Nov 02 Sun 2014 11:38
  • 99%

我最近一直夢到一個場景,那就是回母校演講。
像我這種咖,一定是不可能回母校演講的。

因為我沒有成就,在可預見的未來,恐怕也是持續地沒有成就。
在學校對著眾多學生演講的,都是有所成就的,明星,資本家,名人,媒體人,慈善家…
因為這個社會預設了什麼是珍貴的價值,金錢、名聲、權力、影響力。不止要好,更是要追求優異。

leop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1960年,卡繆(Albert Camus)搭火車去南特度假,在那裡碰到了出版社好友,搭他開的豪華轎車回程,車子在高速行駛,飆到了每小時150公里。

『嘿,我的朋友,為什麼開得那麼快呢?』不安的卡繆問道。

經過途中的鄉村時,車子在被毛毛雨淋濕的柏油公路上失控打滑,撞到旁邊的路樹,再撞到另一顆,車子扭曲變形,飛離到距離公路150呎之外。

在前座的卡繆,先是穿破車後窗,再撞上後車廂鋼鐵鈑金,扭斷了脖子,當場死亡,包包裡還放著回程的火車票。

非常卡繆式的荒謬死法。」

leop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美國QE即將在本年度退場的預期之下,美股還能繼續漲嗎?

我記得科老說過的話,原句記不清楚,但意思是這樣:股票能不能漲,要看資金的水位。經濟不好,資金沒地方跑,只能跑到股市,股市會漲。

經濟強勁成長,資金都被投進實體經濟,股市漲幅有限。

這裡有兩個關鍵字:(1)資金水位。(2)實體經濟。

 

leop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的書桌一向很亂,書、資料、計算紙、文具、維他命、相機、洗面乳、生活用品,散亂在桌上…

不過有些人就整理得很好,非常有「秩序」。
人類一向都是追求秩序的,追求確定性,避免混亂,這種追求秩序的渴望,也許是出自於生存本能,希望能夠將大自然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,能夠預測天地的節氣,擇時施作穀物,或是避開野生動物及天災的危險,否則,在夜晚無法安睡。

這種追求秩序的渴望,慢慢的形成對系統性知識的欲望。尼采在悲劇的誕生裡也有講過,在蘇格拉底出現以後,人類崇拜太陽神阿波羅,建構「柏拉圖式的知識」,崇拜「理性」,拋棄了酒神Dionysus(他代表了不確定性、非理性...)。人類開始建構體系、技術、社會規則、邏輯,將這些東西加於世界之上,彷彿有一種普世規則,由上而下的體系可言,形成了「科學」。彷彿這些建構,就是真實世界。

尼采批評:科學建立在錯誤之上。(你有在真實世界中看過完美的直線、三角形嗎?)
這些都只是人類對社會、物質、技術、環境的「提煉」,人類花腦袋進行的抽象思考,創造出龐大體系,以逃避混亂、黑暗、未知、不確定,所以崇拜太陽神,以照亮黑暗。

在實務上,也從來都是發生了人類既有知識體系無法預測、解釋的事件(黑天鵝),人類再回過頭來自圓其說,像是2008年的次貸危機(建立在種種抽象的風險評估模型之上),或是各種科學典範的轉移(牛頓力學、量子力學、相對論)…

leop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百年追求-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
http://www.taaze.tw/sing.html?pid=11100675425

百年追求  

求學過程中,我的歷史課本一直都是國立殯儀館的「標準」版本,我是最後一屆,那裡的內容真的像停屍間一樣,冷冰冰的,對我來說非常的遙遠,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去過裡面講的中國那些地方(我只知道江西小太陽),還要背誦各省之間重要的鐵路名稱。還記得國中歷史課本的最後一章非常的跳Tone,好像買書的時候書商促銷強迫發送的數獨之類的小冊子,用與之前課文不符的口氣,像是宣傳手冊,用一種急切、激動的口吻,宣揚三民主義的偉大,共產統治的殘暴,共匪終將自斃…

我總是冷漠以待,對於教育或是課本的內容,那些東西從來都只是為了考試拿高分的工具,從來不會去關心實質的內容,也不會有共鳴,它只是一種形式,關鍵字的背誦。

leop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是一個很不喜歡城市的人,之前在天龍國工作的時候,非常受不了那裡的步調。到處都是百貨公司、商場,你想要幹什麼,都需要消費,用錢購買各種物品與服務,從搖籃到墳墓都離不開消費,連塔位都是趁著特價買一送一來的,還在Moble01貼開箱文。

城市裡的人,無聊的時候,都在星巴克裡泡著,買杯咖啡,找個位置滑手機,或者去看電影,尋求種種感官刺激以圖消磨時間,或是排很久的隊伍,等著吃各式的美食(美食雜誌、網路人人稱讚的名店啊,必吃必吃),直到脹了肚子,再也塞不下去為止。

尤其走在天龍國的東區,透明光亮的摩天大樓、商場、電影院,人潮來來去去,看大家走路的速度,LED看板的光線、廣告看板、捷運刷卡的嗶嗶聲,只要站在路口就讓我兩眼發直,腦袋發暈...

為什麼一定要在人造的建築物、人造的物質堆、人造的刺激裡活著,
有沒有另一種生活的可能?

這是一直在我心裡的疑問。

「濱海茅屋札記」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,已經絕版了很久了,但實在是太喜歡這本,自己上網拍買了一本收藏著。

在這本書裡,孟東籬試著提出一個他自己的答案。

leop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資本主義就像是一條吞自己尾巴的蛇。」

這是鮑曼(Zygmunt Bauman)講過的話,確切的句子已經記不清楚,但這個末日的意象卻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袋裡面。

一直都很喜歡末日的這個主題,或者是對人類未來想像的科幻電影。也許這和我所處的世界有關吧,資本主義的一直在創造新的東西,卻也不停的在破壞既有的東西,掃除了一切舊有的商品/習慣/文化,創造出新的,再過一陣子,這些東西又過時了,再被新的東西掃掉。

資本主義的商品循環是這個邏輯,那些被丟棄的商品,千年不壞的塑膠廢料,被埋在沙漠裡。
核能電廠產生的核廢料,被放在岩脈的深層(題外話,安克羅計劃,非常驚人,芬蘭人預支政府30年的稅收,打算在地下岩層向下開挖五公里,將燃料棒放在裡面十萬年,這時間的長度遠超過人類所知的程度,更不要說建築物能維持的長度了...)。

所有的東西都是人類無法處理的垃圾,被埋到世界的某個角落,一直到這個體系容納不住為止,真正的世界末日就到來了。

leop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• Dec 24 Tue 2013 10:16

最近學妹在固定餵食家旁邊的小貓,是在這個糟糕的生活中的小確幸XD。我開始在想,是否可以漸漸將牠馴化進屋內養?牠願不願意?或許牠不願意失去自由,無法隨意晃盪。如果將牠關在斗室裡面,雖然遮風蔽雨,但失去自由,對牠來說,不就只是一座溫暖的監獄?

臭臉    

可惜我不是海邊的卡夫卡裡面的中田阿伯,無法直接詢問貓的意見,無從得知貓的真正想法。這個過程好像就如同人類從游牧生活轉型到農耕生活的時候,雖然農耕生活帶來的穩定的食物,但也帶來了永窮盡的無聊,少了狩獵的種種興奮,腎上腺素刺激,永遠只有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日復一日的生活。

我的好幾位工程師朋友,都在園區的工廠上班,每天的工作就是腦漿榨取,平常累得要死,卻一天假也不敢休,生病也勉強撐著上班,盼啊盼到了一年之中的某一個月,就一口氣連休個三、四個星期,搖身變成背包客,在世界各地趴趴走,尤其是嚮往原始的地方,西藏、尼泊爾、印度、北極等有野氣的地方,彷彿只有在那個時候才真的在活著。

leop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好喜歡「This is Water」這部影片,其實它是David Wallace在某間大學畢業典禮的致詞,我已經不知道看了幾遍,塞車的時候會想到,在單調的上班、下班的節奏中也會想到,甚至有如念咒般,在心理默念:「This is Water」。就像政客常念的:拚經濟救台灣,逆瘋高輝…

我覺得重點是那個「awareness」,那一份察覺。一切以自我為中心,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,這是會讓人感受到焦慮和痛苦的主因。

為什麼? 因為世界根本不是你自以為的那個樣子,就像開頭的那隻魚,根本不知道有「水」的存在。但它卻仔仔細細的把你包覆在裡面。就像這個世界一樣,真實的世界,或是作者講的,大寫的「Truth」。

「Awareness」,就是去察覺到「水」,試著理解這個世界如何去運作,理解影片中收銀員、惱人的小鬼、在隊伍前結帳大姐的處境。也許運作得不盡人意,不那麼理所當然。也許真正的實情,這個世界/水/Truth是苦悶、乏味的。(當然,這不一定成立,作者也沒有告訴你真正的答案)。

但重點是你開始用腦袋去思考,開始用心去感受周遭的世界,戰勝大腦從古老時代演化而來的原始設定(立即反應出來的痛苦、不安),在這一刻,你的境界就不同了,你已經不同於某種史前動物,你已經從煩悶、無聊、沒有意義的世界解放出來。接下來,就是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,自己去尋找意義的時候了。

leop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美股還會不會漲?

我喜歡Ken Fisher的講法,我們可以歸納股市有四種走勢:大漲、小漲、小跌、大跌。身為投資人,除了大跌會讓你損失慘重以外,剩下三種情勢都對投資人有利。所以他主張,除非你非常有把握大跌會發生,在其他時間,你要耐得住波動,長抱股票,才可以經歷接下來的反彈及漲勢。

那麼,什麼時候會大跌呢?根據George Dagnino的講法,是經濟過熱的時候(在此不詳細說明。),也就是泡沫很大的時候。

要怎麼知道經濟有沒有過熱,我從幾個經濟指標試著去判斷:
(1)失業人口
失業人口代表經濟潛力被發揮的程度,如果失業人口非常多,代表經濟潛能尚未完全被發揮,如果經濟過熱,代表經濟潛力差不多被用完了,已經成長到極限了,這時候失業人口非常少,初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已經至無法降低的程度,這時候也就是股市反轉的前夕了…

leop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